胡惟庸心中非但不害怕,反而有些得意洋洋,想必这份税收预估呈递在朱元璋面前,就能让这位洪武帝彻底收起丈量天下的心思。
到时候。
他们淮西勋贵,还是淮西勋贵!
士族门阀,也还是士族门阀!
“……”
朱元璋突然深吸一口气,随后缓缓吐出,双手也不由得握紧成拳。
士族门阀、朝廷重臣们越是有这种反应,越证明他们害怕丈量天下。
那么……
他就越要将丈量天下这件事坚定的执行下去!!
士族门阀越弱。
那么朝廷就将越强!
甚至士族门阀、朝中重臣衰弱到无法威胁朝政之时。
藩王拱卫京师的制度。
都可以取消!
丈量天下,势在必行!!
这件事。
只有他朱元璋能办。
此举敌天下所有士族门阀,而士族门阀,又和朝廷重员相关。
可以说。
除了他朱元璋之外,大明再也没有任何皇帝,能够完成丈量天下。
朱元璋当然也知道。
他对于幕后策划这次超低税收预估的人没有办法惩戒。
毕竟这件事本身就合理。
而且朱元璋并不知道,到底是何人在背后谋划,或者说,谋划这件事情的人,就是这站在朝堂上的所有人!
但是他并不打算将此件事揭过。
——就算想办法,他也要让那些与他为敌的臣子看看。
这个朝廷,到底谁说的算!
“郭恒,税收预期中,谁报的最少?”
朱元璋问道。
胡惟庸心中一凛,他早预料到,朱元璋不会轻易的放过。
不过他早有准备,就算朱元璋如何挑刺,都不会被抓到把柄。
到时候他站出来劝谏,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。
“回禀陛下,是汉中,预期税收只报了原本的三成。”
郭恒回答道。
就算这件事和他无关,郭恒都不由得心中惴惴、
他能想象到,朱元璋听到预期税收只有原本三成时,心中会萌生出怎样的怒火。
“怎么回事!?”
朱元璋果不其然勃然大怒,随手抄起龙书案的一个摆件,狠狠的掷在地上。
这帮虫豸!
竟然敢在预期税收上少报七成??
这已经不是威胁,而是赤裸裸的打脸!
打他大明皇帝朱元璋的脸!
听到郭恒的话,胡惟庸也是一怔,他通知士族门阀要求配合时,明确说明一定要控制好度。
最多少报一成。
少报两成者,必须有确切的理由,那可是大明皇帝朱元璋。
虎口拔须,怎能不注意?
好家伙。
竟然有人胆敢少报七成!?
这不是找死么!
“原因呢,汉中预期税收少报七成的原因是什么??”
朱元璋眼含怒火。
“是因为康王殿下说三晋之地即将有大旱,所以连带着汉中也会受到影响,三成还是高估,如果接纳三晋之地的流民,可能最后连三成都不到。”
郭恒有一说一。
胡惟庸瞬间反应过来,汉中那边的士族门阀和他说过。
上面统计预期税收,根本就没参考他们的意见。
汉中预期三成税收。
和他胡惟庸无关。
“哼哼。”
胡惟庸在心中冷笑一声。
好啊。
连替罪羊都有了,有预期三成税收的汉中垫底,朱元璋再想找麻烦,也找不到他所安排的州府头上。
在武将队列。
蓝玉和徐达相互对视一眼,颇有一种‘意料之外,情理之中’的感觉。
当二人听到这离谱的‘三成’时,就隐隐觉得,可能和康王有关。
没想到,竟然还让二人猜对了。
这种不是人的事儿。
也只有康王敢干了。
原本盛怒的朱元璋瞬间哑火,税收报的最少的州府,竟然不是恶意挑衅者。
汉中……
就是三晋之地附近,康王朱成的封地。
这么长时间过去。
距离朱成说的一到两个月的大旱,也是越来越近。
这小子。
竟然还没有放弃三晋之地可能大旱的猜测,甚至还在预期税收上奏上,考虑三晋之地大旱造成的影响。
“既然如此,那就先搁置汉中的预期税收,如果三晋之地没有大旱,那么汉中的税收,便是能正常缴纳了。”
“影响不大。”
朱元璋轻咳两声。
朱成报告的税收虽然最少,而且少得离谱,但朱元璋却反而没有生气。
汉中少税,却提出切实的问题。
虽然那问题在朱元璋眼中并不存在,但也比那些州府用玄学搪塞好一万倍。
“其他州府,让其将少税的理由详细呈递上来,朕要亲自过目!”
朱元璋双眼环视诸臣。
过不过目再说。
这件事,不能给人一种一笔带过的感觉。
“是。”
郭恒应声领命,随后回到群臣队列中。
“陛下,我大明如今正处于多时之秋——造船司刚刚成立,北征又在计划之中,如今税收不稳,臣建议应该先搁置丈量天下之事。”
胡惟庸立刻站出来谏言。
“臣附议。”
“臣附议。”
许多臣子跪倒在地,附和着胡惟庸的话语。
跪倒的臣子。
不光是淮西勋贵,还有许多属于浙东集团,甚至无党派人士。
包括大儒。
原因无他。
丈量天下损害所有既得利益团体的利益,遭到的反抗,自然很少。
胡惟庸只等朱元璋无奈的放弃。
毕竟没有钱。
“北方有元朝余孽盘踞,朕必征讨之,才可安我大明江山社稷。”
朱元璋悠悠开口。
“造船司之事,关乎于我大明海路,海路不开,大明何以兴盛?”
“徭役之事,更不可能,大明国初,民众未从元末之景中恢复,理应重社稷,轻徭役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大明:老朱跪求我贪污!请大家收藏:(www.23wxx.cc)大明:老朱跪求我贪污!顶点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