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陛下谬赞了,臣本是刘景升麾下守城小将,麾下兵将不过千,承蒙陛下垂怜,才有了今日的地位和名望。
倘若没有陛下的任人以能,没有陛下的信任放纵,就算臣有经天纬地之才,也不过是未曾遇到伯乐的千里马而已,一生碌碌无为,老死在长沙的田间地头里。”
魏延十分认真的说道,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,以他从现代带来的政策和技术,以及抑豪强,均田地的政治理念而言,倘若没有刘备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,以士族对他的仇视程度,恐怕在他羽翼未丰之时就死于一场谋杀,或者死于一场斗争,或者死于一场意外了,何来今天的权势呢?。
“不过托孤一事,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,太子殿下如今已十九,明年将行冠礼,已经有资格来行使皇帝之权,有能力来担起复兴汉室的重任。”
现在和白帝城托孤不一样,当时蜀汉在夷陵遭遇大败,多年积攒下来的财富、兵马、文武都损失殆尽,致使人心思变,蜀汉几乎到了覆灭的边缘。
再加上刘禅没有像现在去荆州历练,导致其性格顽劣不堪,暗弱无能,常留连于声色犬马,而置国家大事于不顾,知子莫如父,他知道刘禅无法处理眼下的乱局,也无法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,无奈之下才将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。
倘若刘禅有能力,刘备怎会将大权交给外人呢,要知道王莽、曹操在露出不轨之心前,都是尽心尽力为大汉奔走的忠臣,可结果如何自不用多说,人心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,更何况是大权在握的托孤大臣呢。
还是那句老话,做一个权臣和做一个忠臣并不冲突,霍光,不是所有君王都喜欢的。
“陛下,如今吏治改革已完成大半,科举也在基础教育的普及下逐步完善,无数身负大才之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他们在各部主官的带领下将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,不再像以前那样,大事小事皆让我等来决断。”
魏延笑了笑,想起刚拿下益州时的忙碌,还恍若在昨天,时间真是一把杀猪刀啊,连他今年都四十多岁了。
“有他们辅佐殿下治理国家,陛下还担心什么呢?。”
想要托孤,没门!。
自古以来不管是托孤大臣,还是被托孤的太子,总有一方不得善终,要么是皇帝想拿回权力最后被托孤大臣联合贬为王爵,更甚者直接篡位称帝;要么是皇帝掌权,托孤大臣们纷纷身死族灭,很少有善终的。
“哎,罢了,罢了,就依你之言吧。”
刘备接连叹息几声,不过很快就回过神来,魏延的拒绝也在他预料之中,于是他将台子上那把近十年没有染血,但依旧锃亮如新的雌雄双股剑中的雄剑抽了出来仔细摩挲着,片刻之后将其递到魏延面前说道:
“文长,此剑跟随寡人征战几十年,可惜寡人老矣,再也提不动它了,与其让它束之高阁,慢慢腐朽在岁月中,不如让它代替寡人去见证我大汉复兴吧。”
“臣,谢陛下赏赐。”
魏延恭恭敬敬的接过雄剑,加上十年前赏赐的雌剑,刘备已经将他的贴身兵器雌雄双股剑完全赏赐给了他,这种恩宠恐怕就连关羽和张飞也未曾受到过。
“文长,你是妤儿的夫婿,也是理儿、永儿的姐夫,我希望你能庇护他们,禅儿性格敦厚,很容易被不轨之徒迷惑,落入兄弟相残的境地。
所以在必要之时,我希望你能站出来拨乱反正,持雌雄双股剑上斩昏君,下斩奸佞,还大汉一个朗朗乾坤。
这是一个父亲的亲求,希望文长你不要拒绝。”
“臣,领旨。”
魏延沉默了一会儿,最后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,魏延明白这句话不是说给他听的,而是说给刘禅听的,目的就是让他时刻谨记,在朝堂上还有一个“宣成侯”,只要你敢肆意妄为,刘理、刘永不介意代兄主持朝政。
“将他们叫进来吧。”
吩咐完这些后,刘备心中执念为之一消,整个人的气质又变回之前萎靡不振的状态,看来刘备驾崩就在今日了。
“诺。”
魏延强忍着泪水,他和刘备虽为君臣关系,但更多的是志同道合的理想让他们走到一起,所以用单纯的君臣关系不能描述他们多年的友谊,或许用一个在这个时代陌生的词汇来描述他们的关系可能更加合理——同志。
……
“臣等见过陛下。”
一众文武涌进寝殿,各自怀着沉重的心情向刘备见礼。
“众卿平身。”
刘备满怀期待的环视一圈,发现终究没能看到张飞,心中叹了一口气便将此事放在一旁,开始谈起身后事来。
“寡人征战天下几十载,为复兴汉室夙兴夜寐,半刻不敢停歇,然大汉半壁江山仍被逆贼曹叡、孙权所占据,寡人愧为汉室宗亲,愧对列祖列宗啊。
如今寡人将死,恐无法再同诸卿扫灭逆贼复我汉室,寡人愧对诸位也。”
刘备淡淡的说道,言语中没有不甘只有坦然。
“陛下。”
台下哭声一片。
“寡人一生征战,有子嗣刘禅、刘理、刘永三人,然理与永年纪尚小不足以担当大任,不足以肩负复兴汉室的重任。
今有太子刘禅,性格敦厚,德才兼备,知人善用,可继承我位为大汉皇帝,希望诸卿能尽心辅佐于他,早日扫灭不臣,复我汉室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这个魏延不一样请大家收藏:(www.23wxx.cc)这个魏延不一样顶点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