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在小船上的学子们冥思苦想,时而交头接耳,相互交流讨论,脸上表情时而明媚、时而晦暗。
并没有第一时间给出自己的答案。
翰林们也没有催促。
——在辩论的规则中,得到题目后,非出题方可是思考、讨论半个时辰。
然后再给出己方的立意。
在辩论中。
立意非常重要。
双方就是围绕着自己的立意进行辩论,一旦在辩论过程中,发现自己的立意不稳……
那也只能继续辩论下去。
从来也未听说过,辩论到一半时,突然发现自己立意不对,然后更改立意的情况。
就算学子们已经心中有大概答案,也不会第一时间就说出立意。
而是更进一步的思考。
洞悉对方是否存在陷阱,自己的立意,会不会被对方抓出纰漏,做到尽可能万全的准备。
“咦!!!!”
秦淮河上静悄悄,但是河畔却是一片喧闹,毕竟有大量押注单双的百姓啊。
结果出现。
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,同时还有一部分人,在意结果,一个个紧张兮兮的盯着河上的小船。
纵使什么事都没有发生。
却也生怕错过任何细节。
——不得不说。
朱成通过赌局,将百姓的注意力集中在辩论上的这一目的,应该说已经是超额达成。
如果没有赌局的存在。
百姓现在已经将所有的注意力,都放在河畔的各种小吃摊了。
谁还会在意根本就听不懂的辩论?
‘夫人生者,生于忙,终于忙,有事固忙,无事亦忙,何解?’,这句话没有点文化素养。
听都听不懂。
而现在,不少百姓堵在堂口,等待着堂口给出解释。
之前说过。
堂口不光可以下注,更是负责传播辩论的进程和细节,将会说难懂的文字,翻译成普罗百姓能明白的话语。
也是堂口的职责。
……
同时间。
青海楼。
“刘先生,是否能详细说明一番?”
朱元璋听闻题目后,将视线望向一旁的刘伯温,开口询问道。
凭借老朱的文化素养。
想要听懂。
还是有些难度哦。
“题目的意思是——人们生下来,就是忙碌的,忙碌的活着,忙碌的死去,对有意义的事情忙碌,对无意义的事情也忙碌,这到底是为什么?”
刘伯温解释出声。
一下子。
哪怕是大老粗蓝玉,也明白议题了。
当然。
就算明白议题,想让蓝玉、朱元璋甚至徐达给出答案,这未免有些太过强人所难。
聪明归聪明。
但对这种宏观哲学问题的考量,并非脑筋一转就能想通。
“那么刘先生,你觉得这个问题,从儒学角度是否有合理的解答?”
朱元璋兴致盎然的问道。
“当然有。”
刘伯温想也不想的回答道。
儒学发展至今。
对于天地间所存在的事物,几乎都存在自己的看法,很难从某个角度切入到儒学的盲区。
除非这一概念尚未被发现。
就比如。
和儒学讨论原子结构,那肯定得不到答案,但是对一个尚未被普及的概念辩论。
本身就是不行的行为。
辩论的基本。
——就是辩题能让双方找到落脚点。
如果真要杠。
直接在科学的小细则中出题,那一考一个懵啊,不过那并非是辩论,而是变成了相互考。
“这样啊……”
朱元璋显得有些失望。
本来还想着。
科学这边的题目一出手,直接把儒学怼的哑口无言,但是现在来看,似乎并不可能。
“不过既然题目是翰林院的翰林们所提,想必在这一题上,科学应该更占据上风。”
刘伯温补充道。
“嗯,往下看吧。”
朱元璋只能点了点头。
期待着翰林们这几天的准备没有白费。
……
时间缓缓流逝。
半个时辰的时间卡到,学子们才给出答案。
朱熹的另一个门生——周瑜明站出来朗声说道。
“世间万物,皆有其理,格物致知,乃是人之本性,所谓的忙碌,既是对‘理’的追求。”
“理永恒,世无穷,则人永远忙碌。”
听到周瑜明的立意,所有学子们都不由得暗自点头,这个答案,如果换做他们来给。
基本也和周瑜明相差不多。
——这是程朱理学的概念。
追求一个理字!
万物都有道理,对道理的求索乃是人的天性,所以人永远忙碌。
合情合理。
贴合程朱理学的观点。
“果然啊。”
翰林们站在船上,听到预料之中的答案,心中一点波澜也没有,毕竟他们之前也都有相当深厚的儒学造诣。
能知道对方的答案,倒也在情理之中。
只是没想到。
学子们竟然如此激进,没有选择用更加传统儒家思想解释,而是直接用程朱理学。
看起来。
学子们,也是真正的想让儒学和科学争上一争,角逐谁才是当世显学!!
毕竟传统儒学,已经不是如今的治世学问。
用程朱理学来回答。
更符合辩论本身的意义。
“我方给出作答。”
王翰林操着一如既往的洪亮声音朗声说道。
“天地气机,元无一息之停,世事万物皆有改变,忙非忙,时非时,故永忙。”
“……”
王翰林说完一番话后,整个秦淮河都陷入一阵死寂。
学子们一个个皱紧眉头。
无关内容。
翰林们提出的观点,的确是一个儒学并未关注的新角度,足以见得,所谓的科学有其内核。
并非庸庸碌碌的某种歪理邪说。
就连文圣人朱熹。
此时此刻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大明:老朱跪求我贪污!请大家收藏:(www.23wxx.cc)大明:老朱跪求我贪污!顶点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